民國五十年代時,
大肚山上村民的飲用水源來自於水崛中的積水,但每逢枯水期水源就會不足,
村民苦無水源只能挖塘為池,或遠至他處的溪流以肩挑或牛車取水,但水質汙濁難以飲用,
曾任職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的亨德先生,目睹村民用水困苦心有不忍,
便與村民一同募款建立了水井設施,解決長久以來困擾人們水源問題,
後來南寮居民為了感謝亨德教授的恩德,便在社區內建立了亨德紀念公園以茲紀念,為歷史意義深厚的紀念公園。
民國五十年代時,
大肚山上村民的飲用水源來自於水崛中的積水,但每逢枯水期水源就會不足,
村民苦無水源只能挖塘為池,或遠至他處的溪流以肩挑或牛車取水,但水質汙濁難以飲用,
曾任職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的亨德先生,目睹村民用水困苦心有不忍,
便與村民一同募款建立了水井設施,解決長久以來困擾人們水源問題,
後來南寮居民為了感謝亨德教授的恩德,便在社區內建立了亨德紀念公園以茲紀念,為歷史意義深厚的紀念公園。